【前言】学教师语言心得体会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教师语言心得体会篇1听完《教师的语言艺术》的演讲后,我感触颇深,同时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艺术,首先是灵犀相通的说话艺术。”教师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从其说话艺术上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地揣摩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训练自己的语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的语言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么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你的语言亲切,饱含思想与感情,与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进行活生生的交流,学生就会信服你,跟随你,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对话”的实质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脑海里固有的知识、经历、观念、信息与文本的碰撞,是师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和升华,它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维、新思想的特质。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就应有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如何使学生感到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使之成为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对语言好坏的衡量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适应这一变化?怎样运用语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动口、动脑,使教学方法适应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样才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遗憾的是,我们在语言运用上,并没有充分引起重视。没有注意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普化、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学生心理变化的实际情况,没有研究现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只管按老一套来说教,师生之间格格不入;有的'教师则把讽刺挖苦作为对付调皮学生的手段,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还不自知;有的教师备课时只考虑讲什么,却不考虑怎样讲才生动、有吸引力,致使本来完全可以在教学上更上一个台阶的老师,却多年来没有大的进展。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越来越高的教学改革的呼声中,对教师运用语言的艺术加以探讨,已是教育界一个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而“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怕效果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该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的理想、信念都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因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学教师语言心得体会篇2每次培训,我都是带着虔诚之心去的,以此从专家、学者处来获取一些新的名词、新的理念、新的做法。正因如此,每次培训,我都格外重视,睁大眼睛看,竖着耳朵听,不让专家的一句话轻易地从耳边溜走。虽然,每次培训,收获有多有少,有的甚至基本没有收获。记得有人说过,不要寄希望培训能解决你心中所有的困惑,只要培训能解决你心中某个或某些个困惑,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专家的话或许很有道理、或许有点深奥、或许有理却现实难以执行等,很多东西是要靠自己的悉心体会,能纳为己用者其实是很少的,即便很少,只要有,其实就在改变着你,通过多次的培训,就多次地改变着你,从而推动你不断地进步。
本次培训,主要听了王军伟教授《中等职业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思路解读》、杨黎明研究员的《项目教学法》、杨曙明的《在教育科研中亮化职教人生》三个报告,听了海门职教中心徐忠校长有关该校教育管理的介绍。
王军伟教授的报告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即时就业,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就业,即我们先前所说的“首岗适应与多岗迁移”,提出职业学校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特别指出就业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之本,而就业质量主要包括工资、工作环境、工作年限等,这一点对当下的职业教育有重要启示,当前职业学校的就业安置主要关注于学生的首次就业安置率,一旦安置完成,则万事大吉,不关注学生的未来就业,就业质量也主要关注工资,至于工作年限等鲜有考虑。
王军伟教授还提出,必须加大行为导向课程的比例,指出专业技能课一般应占总学时的2/3,这一点恐怕我市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做不到。技能是职高生的立身之本,技能是靠不断的训练形成的,而训练是要靠课时作保障的。当前,学校实训设备普遍不足,专业技能课的比例能达到1/2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作为专业教师,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在提高专业技能课比例、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上动脑筋、想办法,不应墨守成规,消极应付。
杨黎明教授提到了项目教学的支撑理论,一是工作任务说,即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改变把知识、技能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传统格局,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综合职业能力。典型代表是加拿大的cbe模式。二是工作过程说,即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任务(单元),它与学科知识领域没有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保证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课程。三是职业活动说,即以职业能力的塑造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主线,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专业能力通过专业活动塑造,非专业能力通过技能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创新活动、科研活动、实践活动等塑造。其实这三种理论各有优缺点,分别对应于加拿大、新加坡、德国的职业教育实践,我们不能照单全收,应针对本校实际,有选择地纳为己用。
项目教学作为职教课改的主要模式,已是大势所趋,但执行遭遇重重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学校领导的理念、克服困难的勇气、师资队伍、实训设施等诸多因素有关,推行项目教学任重而道远。
杨曙明的《在教科研中亮化职教人生》以许多鲜明的数据和案例,指出职业教育教科研的意义,指明了职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他说,平庸的老师是叙述,一般的老师重讲解,良好的老师懂示范,优秀的老师善科研,著名的老师成流派,伟大的老师永登攀。每个教师都有从让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站靓讲台的过程,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勇于自我反思,尽可能是缩短让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时间,克服高原期,尽快地达到成熟期,争取自成流派,永攀高峰。
徐忠校长着重讲了该校的一些管理举措,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海门职教中心一举通过了江苏省首批四星级职业学校的行列,跨入全省职业教育第一方阵。
培训如果仅仅满足于一时的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是不够的,还必 ……此处隐藏3175个字……拨。专家的点评,针对不同的课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分析点评,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方式是多元化,每个教师的特点和能力不同,教学特点各有千秋,因而,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需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讲究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倾听专家分析课标,感受新的课标理念
新的课标,新的理念,安丘市教研室主任梁全声和马科长为我们分析了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使我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我们贯彻落实新课标的信心。
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还很大,尤其是诸城一位53岁的老师竟然课堂改革的那么彻底,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还不敢大胆改革。还有北海双语周秀丽老师搞的数学建模课题研究,学生成绩平均都能达到100以上,这里面付出了多少心血才能达到的……和众多的教学前辈相比,自己差的太远。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我还年轻,后面的路还有很远。
学教师语言心得体会篇7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不言而喻,这句话旨在强调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前些日子到市图书馆消遣,偶尔看到了《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遂借阅回家细细品读。
?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首先向我们强调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书中引用了两位著名教育家的话。其中一位是苏霍姆林斯基,他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另一位是马卡连柯,他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所以教师应该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反思这些教育大家的至理名言,相信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会有深深的体会。同样一节教案,有的教师能够用顺畅连贯的语言把每个教学环节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够在纠错中柔声细语如春风化雨般温暖孩子的心田,能够在不经意间表达对孩子的欣赏进而激发孩子的内动力,但有的教师却语言枯燥,词汇匮乏,课堂教学生硬呆板,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截然不同。
?教师的语言艺术》一书分多个章节,分别从课堂提问的艺术、批评的艺术、表扬的艺术、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艺术、如何和家长进行交流等十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细细品读,每一部分都浅显易懂且简单实用。特别是因人而异批评法和如何与不同的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对作为班主任的我来讲,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方面启发很大。
我们的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性格迥异的孩子,《教师的语言艺术》中,针对教师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如何做到因人而异进行了科学详尽的阐述——对于疲沓型学生,采用严父式,对于内向型学生采用慈母式,对于暴躁型学生采用以柔克刚式,对于敏感型学生采用温和式,对于偶尔犯错型学生采用表扬式,对于知错就改型学生采用激励式,对于屡教不改型学生采用严厉、渐进、反复强化式,对于倔强型学生采用商讨式、建议式和启发式,对于性格懦弱型学生采用双向交流式、幽默含蓄式和迂回式。
对不同类型的家长,《教师的语言艺术》建议,可以分别采用以下沟通交流的方式:知识型家长,如实反映情况,多征求家长意见;溺爱型家长,先对孩子给予肯定,再恳切反映情况,婉转批评渗透期望;脾气暴躁型家长,要采用和风细雨式交流,使其明确贵在共同帮助孩子进步;放任不管型家长,多报喜,少报忧,强调家教的重要性;后进生家长,说优点要有力度,说缺点要婉转,贵在树立家长的信心。
教师、学生、家长是我们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三个要素。语言是架起三者心心相通的桥梁,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善于和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极其重要的因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中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还需要我在研读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付诸实践,力争在阅读中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学教师语言心得体会篇8我是个爱读书的人,自小我就最喜爱在书的海洋中遨游、畅想,多年下来我已有了众多的“书朋友”,并且与它们感情笃厚。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之后台,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还是学生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学教师语言心得体会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