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古诗二首》【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古诗两首 篇一教学要求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以《寻隐者不遇》为例,学习并初步运用读懂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3.训练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抽象思维变成生动画面的形象思维。
4.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教学难点
如何把“话”变成“画”。(即:如何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文字投影片、图画场景投影片、录有古曲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法
(一)导言。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好多古诗都通过描写引人入胜的景色,进而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字面的意思,还要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使自己进入到诗的意境中去,从而正确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读古诗的一种方法——把“话”变成“画”。
(打出投影,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对照投影片审题、解题,搞清楚“话”和“画”的涵义。)
话——诗中的语言文字。
画——通过再造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二、指导学法
(一)抓字眼、明诗意。
1.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
(2)谁怎么样问童子?
(3)问什么?
2.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
(2)学生借助投影片描述画面。
(在一棵高大挺拔、古老苍翠的古松下面,身穿蓝布长衫的贾岛问一个正在树下读书,头上扎着两个发髻的小孩:“小童子,你的师傅到哪儿去啦?”)
(3)鼓励求异思维,说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
(三)悟诗情,咏诗句。
1.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同学讨论,板书:兴奋)
2.根据你所体会的感情,吟诵诗句。
三、总结学法
出示复合遮挡的文字投影片,师生一起总结归纳学法。
四、迁移巩固学法
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运用学法学习古诗后三句。
(一)抓字眼、明诗意。
(二)提问题、想诗境。
1.学生针对诗中字词提“什么样”和“怎么样”的问题
(1)小童子是怎样回答贾岛的?
(2)师傅什么样?他怎样采药?采什么药?
(3)山里都有些什么?
2.出示第二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内容是“青山白云”,请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填充画面内容并加以描述。
(三)悟诗情,咏诗句。
1.提问:诗人虽然没能寻到隐者,但是当他想到隐者的生活是那样自由自在、富有情趣,会是什么心情呢?(同学讨论。板书:羡慕)
2.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吟诵这几句。
3.追问:贾岛寻隐者不遇后会怎样?(描述画面)心情又会如何?(同学讨论。板书:向往)
4.配乐吟诵。
教师播放古曲,学生配乐吟诗,从而进入到广阔而幽深的山中境界,体会诗人羡慕隐者这种与世隔绝,甘与大自然为伍,自得其乐的采药生活和神往之情。
五、独立运用学法
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六、布置作业
用把“话”变成“画”的方法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一)指名背诵《寻隐者不遇》。
(二)限时集体默写《寻隐者不遇》
二、学习《题西林壁》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请学生结合课外知识,先来讲讲对诗人的了解及对诗题的理解。
2.教师归纳小结。
这首诗是我国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庐山时,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写的,因而名为《题西林壁》。
(二)抓字眼、明诗意。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生字“缘”的写法:左边不要写成“幺”,右边不要在撇上加点。
3.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4.抽学生试讲,教师订正。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正面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地看;“侧”,从侧面看。“岭”,是山岭;“峰”,是山峰。
①“岭”和“峰”有什么不同?
“岭”——连绵起伏。
“峰”——高耸峭拔。
②“各不同”指的是什么不同?
指的是看到的山的姿态不同。
③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查字典,找出“缘”的几种解释;结合诗文,选择合适的一个。(因为)
②结合“身在此山中”理解“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说说前后两句是什么关系?(果因关系)
④用“果因”句式说说诗句的意思。
作者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此处隐藏5807个字…… 悯农
日当午 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2、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指导看书上的图。这幅图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3、教师讲“当”、“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3、用“辛苦”说、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2、指名用自己的话讲〈锄禾〉、〈悯农〉的意思。
3、背诵〈锄禾〉、〈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古诗两首 篇六21《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能够根据诗意想象出初夏荷池的美景和小孩学钓时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和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小池》。
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生字新词的含义和诗意。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荷池美景和稚子学犯错误的形态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3、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的含义。
(2)小组逐句内容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意思。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 前两行——小娃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诗句,边读边想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3、配乐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谈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情趣地朗读。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五、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依据《池上》这首诗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画。
第二课时
一、回顾总结学法
二、学习《小儿垂钓》
1、指导解题。“垂钓”指钓鱼,“小儿垂钓”即小子学钓鱼。
2、简介作者——胡令能。
3、自学古诗。
4、检查自学情况,指导理解
(1)指名读全诗,读准字音。
(2)齐读诗句。
(3)理解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蓬头:头发散乱。
稚子:稚,幼小。指小孩子。
垂纶:纶,诗中指钓鱼用的线。指钓鱼。
(4)指导看图,讨论。
哪个词写出了小儿的外貌特征?哪个词写小儿垂钓的姿势?路人向小儿问路,小儿为什么“遥招手”、“不应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儿垂钓得怎样?
(5)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6、小结。
(1)诗中描写了怎样的一个小孩?
(2)引导学生学习这两首古诗的方法,课外自学其它古诗。
三、作业
默写古诗《小儿垂钓》,再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古诗二首》【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