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扎克伯格创业故事(通用多篇)

时间:2025-04-29 08:53:33
扎克伯格创业故事(通用多篇)

[概述]扎克伯格创业故事(通用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扎克伯格创业故事 篇一

扎克伯格清华演讲:三个故事分享自己的创业观

马克·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据《福布斯》杂志保守估计,马克·扎克伯格拥有135亿美元身家,是08年全球最年轻的单身巨富,也是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亿万富豪。 2015年10月21日,马克·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用中文发表演,谈了自己创办Facebook过程中的收获,浓缩起来就是:使命、用心、向前看。他还专门提到,自己很喜欢马云说过的一句话“和15年前比,我们很大;但和15年后比,我们还是个婴儿”。

使命会让你更专注

2004年,我创立了Facebook,因为我觉得能在网上和人连接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候,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你差不多可以找到所有的东西:新闻、音乐、书、电影、买东西,可是没有服务帮我们找到生活上最重要的东西:人。人是我们生活最重要的东西。

请大家看看这个房间,你们看到了什么?不是这个桌子,这个椅子,而你关注的是人。这是人类的特点。每个人多想跟他们的朋友和家人联系。当我们可以分享和联系,生活会变得更好。当我们分享和联系我们可以和家人和朋友有更好的关系。

我们的企业更强大是因为可以和客户有更好的沟通;社会也会变得更强大是因为我们知道得更多。

当我创立Facebook的时候,我不是要创立一个公司。我想要解决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想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当我看到中国的公司,像阿里巴巴和小米,我看到了一样的故事。当你有使命,它会让你更专注。

更用心,拥抱变化,不要放弃

如果你有了使命,你不需要有完整的计划,往前走吧!你只需要更多用心。我在哈佛大学的时候,我和我朋友每天晚上吃比萨,讨论未来。在我们推出Facebook的第一版时,我记得我们非常高兴,我们的产品把学生连接起来了,当时,我们想,总有一天会有人创造连接世界的产品。有趣的是我没想到我可能会建立这个连接世界的产品。我只是一个大学生。

我觉得一个大公司,像微软或谷歌会开发这个产品。他们有好几千的工程师和上亿的用户。他们应该开发国际社交网络。但是,他们为什么没做?

我常常想这个问题。我们只是大学生我们没有计划,我们没有资源。我们是怎么创造出这个拥有十五亿人以上、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社区的?我们只是更“用心”。在路上的每一步,都有人会说新的想法不会成功。我们面对过好多问题,改变过好多次。

我们开始只是一个服务美国学生的小产品。一开始有人说:“Facebook只是给学生用的,所以它永远不会是重要的。”可是我们继续前进,终于,我们把Facebook开放给所有人。

后来,又有人说:“好,现在别人也用了Facebook,但是他们很快就不会再用它。”可是我们还是继续。人们继续用它,是因为人跟人连接是很重要的。

然后有人说:“可能他在美国有用,但他不会在其他国家有用”。可是我们还是继续,扩大到世界其他国家。

有人说:“社交媒体永远不会赚钱”。可是我们还是继续,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企业。然后有人在说:“人们不会在手机上用Facebook”。可是我们还是继续。今天我们成立了移动为中心的公司。当时,我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没有人知道,我们能继续是因为我们用心。很多公司在创造社交媒体,但是他们害怕这些问题。

我们相信,社交媒体和链接世界是重要的。我们相信,虽然我们不知道每个答案,我们还可以继续帮助人们,连接人们。我们只是更用心。我们一直在努力,现在十五亿人在用Facebook。不要因为要改变,就放弃。

中国有一句话我觉得很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直努力,你会改变世界。

向未来看,创造新的东西

马云说过一句话我很喜欢:“和15年前比,我们很大;但和15年后比,我们还是个婴儿。”为了重要的使命,你了解的更多,你也会觉得要做的事情更多。十年前,我们的目标是连接十亿人。因为以前没有互联网企业做到过,所以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目标。当我们达到了这个目标,我们开始明白十亿只是一个数字,我们真的目标是连接世界上的每个人。这难多了。世界上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人没有互联网。把他们连接起来,我们必须扩大整个互联网。

要做到这个,我们要解决很多的问题。超过十亿人不住在网络附近。所以我们需要创造新的技术——像卫星和飞机,把他们连接起来。超过十亿人没有钱上互联网,所以我们需要让互联网更便宜。大约二十亿的人没有用过电脑或互联网,所以我们需要创造新的方案,帮助他们连接起来。

三年前,我们成立,去扩大互联网。我跟我们的董事会说,我觉得我们要花十亿多美元。他们问我:这个东西怎么赚钱?我告诉他们: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链接人是我们的使命,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必须向前看,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整个计划,但是如果我们帮助人们,未来,我们也会获益。这就是向前看的意思。每走一步,你可以创造新的东西。

以前你觉得是不可能的,现在就可能。现在你面对非常难的挑战,你努力,也会解决这些挑战。请一直向前看。中国历史是一直创新的。中国给了世界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学习对创新最重要。在清华,你们有很好的学习机会,这些机会会帮助你们有美好的未来。

几年前,我的妻子,Priscilla,在一个北京的医院学习。她选择北京,因为她想要在中国,和非常好的老师学习。我的中文很糟糕,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学习中文。

你多学习会在生活里创新,也会在工作上创新。在你开始做之前,不要只问自己怎么做,要问自己:为什么做?你应该相信你的使命。解决重要问题。要用心。不要放弃,要一直向前看。你们可以成为全球领导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可以用互联网影响全世界。

扎克伯格:亿万富豪书呆子的另类创业

马克·扎克伯格,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被人们冠以“盖茨第二”的美誉。哈佛大学计算机和心理学专业辍学生。据《福布斯》杂志保守估计,马克·扎克伯格拥有135亿美元身家,是历来全球最年轻的自行创业的亿万富豪。2014年2月10日,马克·扎克伯格及其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登上美国《慈善纪事报》2013年年度慈善排行榜榜首。

教育经历

2003年09月—2004年04月,哈佛大学心理学本科。

描述:2004年2月,扎克伯格推出theFacebook,即横扫整个哈佛校园。2004年年底,Facebook的注册人数已突破一百万,扎克伯格干脆从哈佛退学,全职营运网站。

工作经历

2004年02月—至今,F ……此处隐藏2331个字……尔街日报》分析师撰文称,对于脸谱而言,隐私策略将成为该公司的致命伤。

2009年2月,脸谱宣布,不再允许用户随时删除已上传的内容,并在用户终止账户后,脸谱还有权获得该账户信息。最终,这项政策在招致全球用户的强烈不满后得以终止。事实上,脸谱的业务非常依赖于收集用户的详细数据。

如果你需要哈佛任何人的资料,尽管问我,我有4000多个邮件、图片、地址。都是人们提交到网站上来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就是相信我。一群白痴。此前,上述匪夷所思的聊天记录,被一家媒体披露出来,并获得了扎克伯格的证实。

我已经长大了,并且得到了许多教训。2010年,扎克伯格接受《纽约客》时懊悔不已。然而,就在这一年,脸谱又出现安全漏洞,用户私人聊天信息大规模泄露,引发人们对互联网隐私保护的担忧。无疑,未来将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扎克伯格创业故事 篇三

12岁那年,当地小伙伴还沉浸在游戏中时,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已搭建了一个家庭网络;上高中时,同学还在想着如何结交女朋友时,扎克伯格却设计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能的音乐播放器;20岁在哈佛读书时,他在宿舍创建了名为的网站……

如今其麾下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8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在2月1日提交了IPO申请后,扎克伯格或将以280亿美元的身价,成为新一代科技创业者的代言人。

以280亿美元的身价排位,27岁的扎克伯格可跻身《福布斯》2011全球富豪排行榜第九位,超过了华人首富李嘉诚,排在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人之后。

“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在网络上首次向其高中时期的“死党”亚当·德安杰罗(Adam D'Angelo)吐露了打算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

“当人们得知Facebook是一个交友网站时,我想他们不会去注册,并会持怀疑的态度。”扎克伯格说,希望“类似于Facebook一样”的网站其本身就有吸引力,而不是打着“交友”的旗号去吸引人。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嫁衣”,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

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年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Moskovitz)、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立了Facebook,起初只针对哈佛学生,之后扎克伯格将之推广到了斯坦福和哥伦比亚等其他大学。

据扎克伯格透露,前三个月Facebook每月运营开支只需要85美元,用于租赁电脑,2004年6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谷歌曾有机会收购

扎克伯格曾称,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动世界更加开放。“这不是钱的问题,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流。”其对于Facebook的美好“愿景”却随着一次聊天记录的公开而受到了质疑。

2012年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时间为2004年7月26日的聊天记录,当时刚创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业伙伴起诉Facebook窃取知识产权。扎克伯格在与一密友的聊天中称,自己不会支付官司费,“等那些来收购我们的公司去付吧。”扎克伯格当时还表示,这会促使用户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创立了文件分享网站,随后选择了关闭)。

这段与朋友的对话表明,在运营初期,扎克伯格也不确定Facebook能够长久下去,但至少Facebook能够刺激人们使用Wirehog。

扎克伯格还告诉这位密友,已经有一些风投接触了Facebook,并且自己正与谷歌和Friendster谈判。

Facebook为何没有与谷歌谈拢不得而知,不过,Facebook在接受了多轮风投后,运营开始步入正轨,有意收购的公司也开始增加。

2004年,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泰尔(Peter Thiel)向Facebook投资50万美元,这是Facebook获得的第一笔风险投资,该笔投资换回了10%的股权,但最后削减至3%。2005年 5月,Facebook A轮融资1270万美元,2006年4月,B轮融资2750万美元……2011年1月,高盛和俄罗斯财团DST投资了15亿美元。

2006年1月,成立才两年的Facebook的访问流量已经超越了亚马逊和迪士尼等网站,此时扎克伯格面对有意收购的公司也开始“狮子大开口”。当时,美国媒体巨头Viacom出价7.5亿美元试图收购Facebook,但扎克伯格要价20亿美元,收购计划就此流产。同年9月,雅虎出价9亿美元,同样遭到了拒绝。

曾锁定大学生为用户

脱胎于交友网站的Facebook的用户到底是针对大学生还是整个社会,扎克伯格曾经为此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早期曾一度坚持Facebook是为大学生准备的一款产品,尽管其在2006年9月宣布Facebook对所有人群开放。

2005年,扎克伯格在一次采访中表示,Facebook的定位是一本互动性的“在线学生字典”,“你想要知道谁的信息,只要输入他们的名字,然后你能获得他们所有的动态。”扎克伯格称,其目的不是想创立一个在线社区,而是想反映出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社区。

扎克伯格还称,如果大型网站每月有15%的'老用户访问会很高兴,但Facebook更愿意看到每天有70%的老用户访问。公开隐私与商业价值

Facebook发展早期在用户体验上并未遇到太多麻烦,直到2006年推出了“动态消息”(News Feed)功能,能将好友的各种动态汇总自动显示在用户的页面上,此举招来大批用户不满,认为自己隐私遭到了泄露,“做任何事别人都知道,像被跟踪了一样。”

扎克伯格立刻对此做出道歉,称原本想给用户带来社交圈子的信息流,却不想在用户控制上面做得如此糟糕。Facebook随后做出了改动,用户可以对隐私公开进行自定义设置。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扎克伯格创业故事(通用多篇)范文。

《扎克伯格创业故事(通用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