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关家乡的名人精品作文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的家乡家乡的名人在洋县,说起家乡的名人,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爷爷。
爷爷是位年过六旬的白发老人,他高挺的鼻梁上总是架着一副老花眼镜。从我记事以来,爷爷每天都要在宣纸上画几幅画。右手架笔的关节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一看就知道是常年联系的结果。
爷爷是一名出色的画家,他最擅长画花鸟画,荷花、梅花、兰草、菊花……他样样都会,其中爷爷画的最好的就要属牡丹了。勾勒、勾填、没骨、泼墨一气呵成。温柔的淡粉加上高洁的素白。花瓣上再加几颗晶莹的晨露,在阳光照射下聚成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点。雍容华贵的牡丹在爷爷笔下展现的栩栩如生。
爷爷的画在家乡可是出了名的,他最出名的一副《牡丹》还被收入在小村的画展馆呢!
这就是我家乡的“名人”。
我家乡的名人可多呢,有李源潮、周恩来、郑兆财、蒋志平、吴强……不过最有名的还是数周恩来了。他是一位总理呢,他那花白的头发,浓黑的眉毛,慈祥的眼睛,亲切的笑容,令我很有亲切感。
他这个总理可不是“走后门”得来的,而且靠着勤奋努力得来的。
周总理小时侯可勤奋呢,有一天,周总理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遥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的风尘劳累,年幼的周总理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可他仍然要坚持练完100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心疼道:“明天再写吧。”周总理连忙说:“当天的事当天得做完!”便连忙把头埋在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当100个字写完时,陈妈妈一把夺过笔:“这下行了吧,快睡觉。”周总理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100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又把那两个字写了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周总理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同学们应该都十分熟悉曹文轩老师吧!他是我们盐城的著名作家。他写的长篇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等几乎每个同学都读过。
曹文轩老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他1954年出生,197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会员、北京大学教授。曹老师在盐城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孕育出一朵朵艳丽的奇葩,为我国文学之苑增添了亮丽光彩。
我不由得想起曹老师写的《青铜葵花》。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一行字:“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让我感慨不已,现在的社会与曹老师所处的时代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有一次看电视,偶然看到主持人对曹文轩老师的专访。曹老师想起农村生活,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贫穷,而《青铜葵花》写的正是一场灾难,正如曹老师在书中说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后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没有哪个人没有经历过磨难,但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这本书告诉了我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做一个强者,扬起理想的风帆。
曹文轩老师用优美细腻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看似寻常但又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伴着温馨、浪漫成长!
说到家乡的名人,有人喜欢才华横溢的作家。有人喜欢身强体壮的运动员,还有人喜欢劲歌热舞的明星,而我最喜欢的是我家乡的名人——奚仲。
说到奚仲,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奚仲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后。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因擅长造车,曾任夏王朝“车正”,被封于薛,为薛国始祖。奚仲的故里,就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的奚村,古称奚邑。
奚仲生活在夏初,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与熏陶,非常喜爱科学技术,再加上天资聪明、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成为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奚仲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他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才智,潜心研究总结前人的经验,在进行创新和改革,决心把车造成,为人们解决陆路交通运输的困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奚仲发明了车,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奚仲是当今薛城地面上出现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发明家、政治家,过世后被百姓奉为“车神”,后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奚仲发明的马车是什么形状,由于时代相当遥远,不可能有实物保存下来。但距今3000多年的甲骨卜辞中,已出现象形文字“车”。观其字形结构,分别由轮、轴、舆、辕等部件组成。这是一种单辕车,由车舆下方向前伸出一根较直辕木,牵车的马匹分别套在辕木左右两侧,通常由两匹马驾驶,多者可用4匹,但绝不能用单数。这种以木为主体结构的马车虽然比较简单,但已大大方便了交通运输,成为贵族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当时,马车还是一种特殊的礼器,是特权阶层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奴隶主和贵族死后的重要陪葬品。
马车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以马力代替人力,提高了交通性能,增强了人们的地域拓展能力,有利于各地区的联系和信息交流,扩大了各地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奚仲为民族和人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在景仰、怀念他。
说起家乡的名人,大概数我妈妈了。我的妈妈今年三十多岁,长得很漂亮,但说话嗓门大,心直口快。做事风风火火,古热道心肠。
说起做菜,妈妈是位“超级名厨”,她对炒菜简直无所不通。什么宫保鸡丁、爆炒鱿鱼丝、酸辣排骨、清蒸鲶鱼,总是有滋有味,会让你“口水直流三千尺”。也许你会感到有些夸张,其实一点都不夸张,吃了妈妈做的菜,包你回味无穷,再次慕名而来。妈妈在家乡开了个小吃馆,由于饭菜物美价廉,每天宾客很多。
妈妈包的饺子在当地也很有名,有很多顾客都是冲着妈妈的饺子来的。
顾客尤其爱吃妈妈做的饺子,是因为她做的“元宝”饺子特别好吃。“元宝”在我们这里虽然是家常主食,但是我的妈妈却可以变出好多花样。韭菜馅的、牛肉馅的、白菜馅卷心菜鸡蛋馅的、胡罗卜馅的……有蒸有煮,非常好吃!还有牛肉混沌,一个个小巧玲珑,吃起来一口一个,美味无比连大饭店的都比不上。妈妈包的饺子总能让顾客大饱口福,只要是进来都把肚子吃得圆鼓鼓的。
妈妈不仅菜做得好,动作还非常麻利。每次客人一到吃饭,没费什么劲,一桌子的美味佳肴就摆上了。妈妈不仅有超高的厨艺,还热心助人,家乡人红白喜事她都热情相帮,积极筹划宴席,来回穿梭,给大家带来极大的方便。特别让我佩服的是妈妈的心地善良,常常拿自己的钱去帮助那些孤寡老人。照妈妈的说法是:咱家生意好了,是老天爷眷顾我们,所以要常做善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这样妈妈成了远近闻名的厨师、大善人、“名人”。我非常崇拜我的`妈妈。
我的家乡——安徽,是一个盛产人才的地方。许多的政治家、领导人、文学家,乃至明星,都出自这个风水宝地。
我很敬佩的一个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批评家——叶匡政,就是我们安徽人。他出生于1969年4月,是安徽合肥人,现居北京。
叶匡政最初的诗歌创作可以追溯到1983年,“初三的时候,同座同学喜欢写诗,于是我也回去写了一首,拿来告诉他这是我从杂志上看来的,问他写得怎样,他说写得很好!还一句一句解释给我听。” 从那以后,叶匡政开始了他的诗歌生涯,小小年纪,一些作品就在当地报纸上发表,有些还入选了《中学生优秀诗歌选》。在他的高中时代,主编了校报与诗刊,写了合肥中学生第一首早恋的诗,于是在合肥的中学生里出了名。到大学时,诗仍然是叶匡政的信仰,是他眼中不朽的事业,同时也是贴心的安慰。那时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诗人,一个文化学者。
正是叶匡政对诗歌的不懈努力与追求,使得他能够在文学创作的领域游刃有余,出版的诗集与发表的文化批评文章,不仅为人们所看好,也在文学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叶匡政不顾外界的干扰,各种争议声,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批评家的道路,也坚持这他做一名诗人的梦想。正是这不屈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叶匡政诗歌欣赏:
《第二粮食仓库》
这是米的颤动。高大的仓库
几只麻雀不曾转身
就从气窗上飞走
一个人沉溺于这静叠的整体
使他屏息,把自己挤得比米更紧
清冷的房梁下没有任何运动与它相像
粗大的光线把仓库变得无比沉寂
使粮垛站得更加坚定
我究竟看了多久
那种丰盈才在粮垛之上缓缓升起
又朦胧,又唯一,像生命解体时的光芒
安详地说:“我的身体就是目的。”
光滑、洁白的米粒,在仓库中
保留着一点泥土的温暖
淡淡的米香悬垂在黑暗深处
像小小的种子,在那里
我听而不闻
20xx年,美国参议院里灯火通明。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人站在台上,发表他的就职演说。镁光灯从屋顶投射到他略微谢顶的头上。他身前的小桌子上立着一块牌子:能源部长—朱棣文。
朱棣文,194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任职于天津大学,担任校长;父亲身兼三所大学的教授,兄弟姐妹也都是海内外名校的优秀学生。他没有因为优越的家庭背景和先进的教育条件而沾沾自喜,而是以父母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才取得了今日令人望尘莫及的成就。
仔细端详《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收录的朱棣文像,去观察那扬起的鼻梁,庄严的柳眉,你会在岁月的沟壑中觉察到那是人生的智慧,会被那深邃的瞳仁所闪烁的、玳瑁框眼镜所折射的敏锐的知识光芒所折服。
朱棣文对待学习的孜孜不倦在他就读的大学里也是出了名的。他的校友谈到他,总要提起他的刻苦:“清晨五点就捧着一摞作业、书本钻进图书馆撰写论文;若遇到图书馆没有开门,他就躲进盥洗室里温习功课;课余时间,他就泡在实验室里,做那些后来斩获数项大奖的研究。”由此可见,他对学习是多么勤奋,多么认真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棣文的努力得到回报。1996年,他的“利用激光束捕捉原子”的实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从此、朱棣文这个名字响彻全球,他的这种捕捉原子的方法直至今日仍在使用。
又有谁知晓,在这个巨大光环背后,是他多少个日日夜夜辛勤的工作,是他多少次坐在图书馆苦思冥想的成果?朱棣文的成功,是他勤学苦练的写照。让我们去学习朱棣文,学习他这种辛勤工作、刻苦学习的精神。
我的家乡凤阳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说起家乡的名人,真是数不胜数,每当想起他们为家乡做出的贡献,就一定会为自己是一个凤阳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在众多的家乡名人中,最耳熟能详的,无疑是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
沈浩,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名字,却令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那是一份对他发自心底的敬佩,他虽然拥有一个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却为了追求人生价值,从容的选择到艰苦环境中去历练,我为他这种高贵的品格所敬佩;那更是一份感动,感动他能够视村民百姓为自己的亲人一般,真正去感受群众的疾苦,面对困难和责任更是勇于担当,用行动去赢得了群众的喝彩。
初到村里,贫困的生活环境、群众对他的不信任、百姓之间矛盾冲突、村里干部的不团结,甚至是以恐吓、威胁和暴力相逼迫,把他完全推入了一个窘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着这重重的困难他竟没有丝毫的退却,反而迎难而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带领群众转变观念;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带领着全村人民真 https://m.shubaoc.com/ 正富裕了起来。当他建起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高架桥,圆了村民三十多年的梦的那一刻,我的心被再一次被打动了;当看到他在群众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却因心脏病而离去的时候,我的心彻底的碎了。
沈浩,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埋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像;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他永远激励着我们朝更远更高的目标前进。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有关家乡的名人精品作文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