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三年级下语文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学生猜测:大海
3、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
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全班进行交流。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
4、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走,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三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教案 篇二学生视角: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难点: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教师思考: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重点: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设计特色: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信息资料: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 ……此处隐藏1478个字……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见过草地吗?谁来形容一下你见过的草地。
2、读了课题之后你们想到了什么?(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板书:金色的草地)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自由读,检查生字:
(1)预习时大家已经养成了独立识字的习惯,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3、指名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文中的这片草地在哪里?草地是金色跟什么有密切关系?
2、讨论交流:“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的位置。“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这句话告诉我们草地是金色的跟蒲公英有密切关系。
3、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童真:
1、弟弟和哥哥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呢?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认真读一读。
2、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弟弟和哥哥玩了怎样的游戏。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探究“变色之谜”:
1、听老师读课文,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分组讨论交流。
我的发现:
早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
草地会变颜色的原因:
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早晨,花朵(合拢),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
中午,花朵(张开),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
傍晚,花朵又(合拢),是(绿)色的,草地就变成(绿)色的。
3、为什么小作者这么厉害,能发现这个秘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有了这一发现之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讨论交流。
3、体会句子的作用:“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总结全文
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神奇的植物,课文里的小朋友正是因为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花朵与草地颜色的秘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透过一棵小小的蒲公英,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三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教案 篇五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仿照课文,写一次有趣的活动。
教学内容
分析《赶海》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课文内容浅显,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尤其第三自然段,写的很具体,是一篇深受学生喜爱的课文。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歌曲《大海啊,故乡》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看图导入。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希望在大家欣赏歌曲的时候,能够仔细的观察画面,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播放《大海啊!故乡》,出示课文插图)
(相机板书:海)
2、海水退潮时,人们到海边去捕捉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人们称之为“赶海”(板书课题)用歌声、海浪声及大海的美丽画面,在有效的时间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直奔课文中心
二、初读课文1、初读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听老师读文(师配音朗读)
2、解决字音:要读好课文,必须先扫清生字,大家看看这几个词你会读吗?
3、文中还有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吗?出示兴假似将
4、自读课文了,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5、谁愿意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己优美的朗读?
6解决字形: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7、解决字义: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扎根字词,把文章读通顺,试理解本课生字词。
三、理清脉络
1、你能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课文写的是哪时发生的事?从哪里看出的?(每当……便想起……)你能用“每当……便想起……”说句话吗?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输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为下文“写”作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导初读,感受其“趣”
1、轻轻打开课文,读读2-4自然段,你觉得什么很有趣,动动笔,在旁边作上记号。
2、交流。出示句子和插图
句子:“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有的捡贝壳……”
(1)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
(2)还有很多趣事藏在省略号里,我们来边看图边想像,把它们找出来。
(3)趣事真多啊!谁来在横线上填上你最感兴趣的。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既认识了省略号的作用,又利用插图,发挥想像,练习了说话。
二、精读课文,体验其“趣”2、引导学生交流。
(1)乐趣一:引导学生读出“我”兴奋的语气。小结:浪花回头,有趣;追赶浪花,更有趣。(板书:追浪花)
(2)乐趣二:引导学生抓住“咦”、“哦”来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武将”和“俘虏”的对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成就感。
(4)乐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边一个小伙伴――夹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过朗读把这件事的有趣表达出来。
(5)乐趣五:满载而归。把句中的“战利品”换成其他内容,不改变句子的原意,可以怎么说?
3、让我们闭上眼睛,一同来感受清凉的海风、一同来回味赶海的无穷乐趣吧。(《大海啊,故乡》、海浪声)创设情境,抓住关键段落,通过品读字词深入体验小作者赶海之趣,多角度把握,感受到文章是如何把这赶海之趣写活的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三年级下语文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