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熊出没吗?今天老师要来给大家讲一个熊大和熊二的故事,大家要认真听哦!一天,熊大和熊二去超市买了4个月饼,熊大说:“我要吃3个。”熊二说:“这可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那每只熊分到了几个呢?
生:2个。
师:第二天,兄弟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这次,它们买到了2个月饼,它们每只熊可以分到几个呢?
生:1个。
师:第三天是中秋节,兄弟俩又一起去超市买食物,月饼都快卖光啦,只买到了一个1个月饼 。两只熊呆住了,应该怎么分呢?同学们能帮它们分分吗?
生:半个。
师:2个,1个可以用整数2、1来表示,那半个呢?能用我们以前学的数能表示吗?
生:不能。[如有学生回答出,教师可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认识的,或简要介绍自己学习的途径]
师:对,半个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分数,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平均分
师:那我们一起来给熊大熊二分一分月饼吧!
课件呈现4种不同的分法。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几种分法合理吗?
生:不合理,因为没有平均分,不公平。
师:那我们把常见的圆形看做一个月饼,来试着动手操作一下吧,折一折圆形纸,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并用彩笔画出折痕。
学生展示平均分的圆形纸片,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师:我们用重合的方法验证了平均分(边说边张贴圆形纸片)。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比划下,我们用画斜线的方法来涂出其中的一份吧!
(二)认识
1、认识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课件)电脑博士是怎样分月饼的?
生:平均分。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2 份),我们平常说每份是它的一半,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是这整个月饼的。(板书)
师:该怎样来写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刚刚分月饼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把月饼平均分,在写的时候要先写一短横,它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数线下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母,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老师这里写的2,表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数,我们把它叫分子,表示其中的1 份。(师边说边写)
师: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个数。
学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一写。
师: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分,每份是它的。
师:你们能在这个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吗?
生:(课件展示)生指出另一个。
师:课件展示西瓜的一半,学生之间互相说,老师指名说,小组说它们的表示的意义。
[设计意图: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教学,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的认识,同时也降低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折纸活动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形,你想在这个长方形上创造一个吗?
师:(课件展示)要求:打开学具袋,每个同学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先折一折它的。再和同学们交流折法。
生:小组活动并派代表展示分法,说一说自己这样折的理由。
师:(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师:明明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
生: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分数作了铺垫。]
师:请把你的作品轻轻地放到作品箱。
[设计意图:老师对学生作品的肯定及对他们创作成果的重视]
3.判断,引出和
师:老师这里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你认为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吗?
呈现平均分成3份的圆形和平均分成4份的长方形,学生辨别,引出,
(三)在正方形纸上折出
师:(课件展示活动要求)
1、动手之前想一想打算把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
2、动手折一折;
3、用斜线涂出其中的一份,说说涂色部分是原来图形的几分之一。
生:小组活动。
师:展示不同的。
师:想一想:这里的大小一样吗?
生: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 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 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四)了解生活中的分数
同学们,分数不仅在我们的数学图形中体现,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处处有分数的。让我们一起去走进生活,寻找分数。
1.老师从大家的书包里找了找分数,请看(课件呈现)直尺图,拼音格,田字格,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
生:直尺一厘米里面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一厘米的1/10
拼音格被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拼音格的1/3
田字格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是这个田字格的1/4
2、欣赏各国的国旗。国旗的画面会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