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幽径悲剧》的教案(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学习重点、难点 篇一1、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幽径悲剧”强烈的悲剧效果,反思悲剧根源。
导入
(一)悲藤萝之惨
1、请同学认真听老师朗读第11段,找出描写古藤萝被毁后的惨状的语句,并赏析。
示例: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微笑”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被毁的凄惨,以笑衬悲,表达作者的震惊、痛心之情。(方法:关键词+修辞+对象的特点+作用+表达情感)
2、指导学生品味
(1)“吊死鬼”: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藤萝无端被毁的悲惨、冤屈、无辜,表达作者的震惊、悲痛之情。
(2)“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孤儿”“微笑”“痛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古藤萝被毁凄惨、孤独无依,表达作者的悲痛之情
3、刚才同学赏析得非常好,请同学们用悲伤、震惊的语气一起跟着音乐再次读一读第11段
(二)感作者之悲
1、然而和藤萝相处了几十年的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分别请同学朗读12-15,划出表达作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1)痛苦:
(2)我真有点怕走,毛骨悚然,悲哀至极(面对自己心爱的朋友遭到不幸,我不忍心看到惨状、内心极大的痛心和痛苦。砍前作者是爱、乐、恋,砍后是怕、痛、悲,之间又形成对比
(3)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别人指的是什么人?
伟人是怎样的人?(自私、冷漠,没有同情心)而我呢,是怎样的人?(没出息的人、渺小的人,其实是一个富有爱心、爱美之人)两者之间形成了对比,表达了对伟人的鄙视、愤慨、谴责。
(三)探悲剧之因
生活了两三百年之久,具有美丽的外表,又具有丰富的内涵的古藤萝,究竟什么原因酿成了悲剧?下面请同学做一次侦探,查一查藤萝被毁的原因和凶手。(学生结合3个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1、藤萝到底被毁的原因?请大家选择
A、是它和它依附的大树成仇了吗?
(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
B、是它对过往的'行人进行伤害了吗?
(它虽历尽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
C、是因为它长相丑陋影响环境了吗?
(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
古藤萝一直这样的善良、和气、美丽,它淡薄名利,与世无争,使无助的人得到慰藉,就这样真善美的化生是谁毁掉了它?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愚氓)
2、在这悲剧的背后,是不是还有更大的悲剧呢?下面请我们同学走进课文,读读文中出现的这些话。
(1) 经过了史无前例的十年的浩劫,不但人遭劫,花木也不能幸免。
(2)茫茫燕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3)我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引起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4)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颗古藤的生死呢?
(5)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在人遭劫,花木不能幸免的史无前例的十年的浩劫中这棵古藤萝没有被毁灭,反而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春天,悲剧还发生在人才辈出的北大校园,若大的校园找不到一个人注意它的存在,关心它的死亡,找不到一个人之伤心,这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才会发生这桩愚氓灭美的悲剧。
3、揭示主题:
这悲剧不仅仅是一棵藤萝的悲剧,不仅仅是幽径的悲剧,而且还是整个燕园的悲剧,整个时代的悲剧,整个民族的悲剧,甚至是整个人性的悲剧。
难怪作者在15段无比痛心、无比自责的说,齐读15段。
读出了什么感情?
反复,作者对藤萝的命运的关注,为它的不幸而伤心,对世人的冷漠无情失望之极。作者运用四“偏偏”他在呼喊什么?(维护真善美)
4、作者决定怎样做?(16段)这里的十字架指什么?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作者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决定。
5、大师由“愚氓灭美”的悲剧而引发的自责,你得到怎样的启发?当今社会还愚氓灭美现象吗?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爱美护美之人。
小结:美好的毁灭总让我们痛心不已,同时让我们懂得加地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让我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呵护美,让紫藤花的微笑永远在人间开放。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篇二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了解词的大意。
2、查资料,进一步了解作者和北大燕园。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或从学过的十三岁际遇导入课文)。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对燕园的了解。交流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你认为本文文题揭示的是怎样的悲剧,你能为文题加上一些定语来阐述吗?本文写了哪三部分内容,请为每部分内容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巡视,参与小组讨论阅读、讨论
3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导入,文章写的是“悲”却用大量笔墨写了“美”,你怎样理解?在行文中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任务
2组织活动,(让学生先划出感受描写美的语段和悲的语段,再小组讨论)阅读、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我谈季羡林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反思
1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季羡林却常常为一些小动植物而落泪,你怎样看待其人?明确任务
2组织学生展示所搜集的作者资料,以便资源共享展示搜集成果
3组织学生思考、交流、评价思考、交流、互评
《幽径悲剧》的教案 篇三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伟大悲剧”的深刻含义。
2.了解文中运用的细节描写,并品味当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 ……此处隐藏9939个字……。美丽的藤萝一旦毁于愚氓之手,这种现实,十分可悲,也十分发人深思。
5、对悲剧的气氛反复渲染,增强了悲剧效果。文章一方面写“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一方面反复抒发“我”的痛苦,就是对悲剧气氛的反复渲染,就是对被毁者的挽歌,对毁美者的遣责。
(三)体会本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1、从用词来说,在大量的现代语汇之中,兼用一点文言语汇。
如:足征、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奈何等
2、用了不少成语及四字短语
如:司空见惯、等闲视之、曲径通幽、盘曲而上、鲁殿灵光、毛骨悚然、闲情逸致、月白风清等
3、巧妙化用名家的诗句。文中许多词语都使我们想起一些名家的诗句。
①“绿叶接天,红荷映日”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潋滟”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③“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出自常建的《题破山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⑤“不足为外人道也”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4、从句式来看,多用对偶或一般整句
如“一面傍山,一面靠湖;林中小鸟,枝头鸣蝉;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使懦者立怯者强;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等都整齐优美富有韵味。
作者是一位作家、学者,有着极高的语言素养和丰厚的中外文化底蕴,这才写出这样语言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文章。有些句子全是口语,你也会感到一份纯粹和优美,如“出家门,向右转,只有二三十步,就走进一条曲径。”显得十分简洁、亲切,并有一种怀情味在其中。
1、文中第11段“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意,说说作者所指的“盛开着的玫瑰花”的人生是什么?
示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盛开着玫瑰花”的人生是指古藤依旧生机勃勃,依然能嗅到它淡淡的花香,听到嗡嗡的蜂声,给人幸福、愉悦的感受。
2、文中写“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请你展开想象,具体描写“群树”、“荷花”深表同情的情态。
示例:要求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能运用拟人等修辞,语言通顺。具体描摹群树或在风中不住地摇曳,或在阵阵松涛中传达出所产生共鸣的情态;可从荷叶上的水珠想像荷花同情的泪、不再有盛开的笑脸等描写出荷花同情的情态。
1、课文的三、四、五小节写景很有特色,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这样的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要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能写出景物的特色来。
提示:既要写出你所在校园景物的特色,又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且要运用课文中以不同季节为中心的描写方法。
2、以古藤萝的口吻写一段话,向人们提出劝告,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审美的素质。
《幽径悲剧》的教案 篇十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句中流露出的情感。
2、理解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设计:
本篇文章含有较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备课时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让学生能根据文本体会到藤萝的美,并力求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被砍前的藤萝和对被砍之后的藤萝的不同情感,通过这种情感的剧烈反差让学生体会到真、善、美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学习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都市精灵》中昆明、上海那两幅和谐的画卷导入,告之学生人与自然的故事并不总以喜剧的形式上演,人与自然时有悲剧发生。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大大的。“悲”字。
二、自读课文
1、圈出文中需要注意的生字词。(注意字形、字音、字义),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2、初读感知:文中的悲剧是关于谁的悲剧?
交流,师板书(一棵古藤萝)。
三、研究探讨:
1、文中的古藤萝是一棵什么样的藤萝?(在文中画为作者对她的描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学生也较容易地找到了第8段和第14段对藤萝的描述),师:用一句概括古藤萝的形象。
生:是一棵外表美丽,心地善良,和别的树木和睦相处的藤萝。
师:再概括一些,用三个字。
生:美、善、真。
师板书:真、善、美。
2、探讨藤萝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变化。(此内容文中显现较多,学生发言机会较多,也很容易地得出结论。被砍之前的作者是喜爱、留恋、乐之。被砍之后作者是悲伤、惊讶、痛苦的。师顺势完成板书)。
3、生选择一处,读出情感,体会作者心情。
四、联系实际,探究学习。
1、猜测一下,“毁美”的是哪些人?
(学生即到可得出“愚氓”“追名逐利的人”“心中没有美的人”等。)
2、生活中可否有类似的人?
(学生发言)。
3、师创设情境:假如你看到一棵千年古树上刻着“xx年xx月xx日,到此一游,你想对他说什么。(此处生发言较精彩,如“朋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只有一个蓝天,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同饮一江水,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立即有其他同学附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
五、述说感受
说说学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
如“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才是尊重我们人类。”
“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美,还应容纳美,包容美。”
“我以前认为悲剧就是人被杀了,是人类的悲剧,现在我明白,自然界里也有悲剧。”
“关于这篇课文,我发现藤萝被砍,其实并不仅仅是幽径的悲剧,更主要的是人类的悲剧。”
“课文不仅让我们知道这一个悲剧的发生,更希望我们去维护真、善、美,不让这个悲剧上演。正如课文最后所说的: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背下去。”
-
“老师的板书不正说明了,一个心中装有真、善、美的人,才会因为一棵藤萝或悲或喜。”
……
师板书:拯救了自然环境,就是拯救了人类自已。
生齐读。
六、师总结: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不仅仅是人类有着怜悯之心,更因为他们的生命就是我们人类的生命。当他们被杀害殆尽时,接着倒下的便是我们人类自己了。我们衷心的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
七、布置作业:
做一件保护环境的事,写一篇保护环境的心得。
八、板书设计:
季羡林
拯救自然环境,实际上就是拯救人类自己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幽径悲剧》的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